宁夏兆泓商贸有限公司-走读岳麓山 | 古麓山寺:六朝古松见证麓山千年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宁夏兆泓商贸有限公司 > 新闻动态 > 走读岳麓山 | 古麓山寺:六朝古松见证麓山千年
走读岳麓山 | 古麓山寺:六朝古松见证麓山千年
发布日期:2024-11-26 12:15    点击次数:109

走读岳麓山 | 古麓山寺:六朝古松见证麓山千年

图片

古麓山寺

图片

古麓山寺

图片

在岳麓山居然藏着一座千年古寺。

图片

是啊!这里是湖南历史最为悠久的梵刹。

图片

听说杜甫、刘长卿都曾来到此地。庙宇环境静谧,的确绝不张扬。

图片

古麓山寺看成名胜之地,自2013年驱动接受旅客的免费参不雅,一直保捏着我方的初心和个性,传承着中国特点传统文化。

图片

图片

走读之问

古麓山寺

何以得名“汉魏领先名胜  湖湘第一起场”?

缘何文人大咖韩愈、杜甫等都来打卡?

图片

从岳麓山南门沿“走读岳麓山”阶梯登临山腰,千年古刹麓山寺就坐落于此,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白云红枫,后倚禹碑林海。这里山峦璀璨,表象宜东说念主。

一副楹联

翻开千年古寺的艰深面纱

图片

古麓山寺山门是在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的基础上,经屡次复修而成。山门两旁楹联恰是有名的“汉魏领先名胜,湖湘第一起场”,由晚清经学家、文体家王闿运所撰。春联字体苍劲凌厉,联语虐待凝练,尽头大气地宣告了麓山寺在湖湘文化发展史中的地位和道理,轮廓了古麓山寺既是历史悠久的“名胜”,亦然一座湖湘地面传习释教最为悠久的“说念场”。

岳麓山有史可考的释教步履,始于西晋泰始四年(268年)。这一年,有名的竺法崇禅师“振锡江左”,游览岳麓山,请建清寺,这即是“湖湘第一起场”麓山寺的建筑之始。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流程中,山峰高下,寺庵林立,殿阁相望,香火连云。岳麓山成了湖南释教的策源地以及湖南北部释教步履的中心。

图片

在山门顶上有一行大头陀的浮雕像,据说是唐往日麓山寺的历代主捏之像。

一方“三绝碑”

纪录千年古寺的隆替历程

图片

1939年出书的关野贞《支那文化史迹·湖南》中的麓山寺碑拓片

开元十八年(730年),早已名闻天下的唐代有名书道家李邕,尽头精练地搭理了潭州(今长沙)司马窦彦澄的苦求,为麓山寺撰写碑文,并书丹镌刻。

麓山寺碑高2.72米,宽1.33米。碑文招揽唐代的骈体文,辞章丽都,记述了麓山寺自建立之始到立碑之时的隆替历程和诸法师的讲经盛况,还描绘了壮好意思的麓山知足,其书道沉雄,刻艺深湛,集汉魏碑刻之长。因为文华、书道、雕镂三者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准,李邕又任北海太守,故后东说念主称麓山寺碑为“北海三绝碑”。麓山寺的山门上“古麓山寺”四字亦是从麓山寺碑中拓印出来的。

图片

麓山寺碑亭今貌

原刻在麓山寺中,后移至岳麓书院内,明成化五年(1469),长沙知府钱澍建亭护碑。此碑是中国现有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对后世书道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我国碑刻艺术的瑰宝。历代很多大书道家都曾前来热爱摹仿,宋代书道家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年)专程前驾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说念东说念主来,元丰庚申元日”16字于碑阴。

一首诗文

写尽千年古寺的高大壮丽

图片

隋代开皇九年(589年),名著一时的天台宗首创者智顗大师前来麓山寺传经说法,“澄莹悲海,严幢标耸,智火融明”,宣讲《法华玄文》等天台圣经,阐扬天台宗的教义与禅法。这次弘法,听者云集,关于湖湘释教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尔后,有名高僧接踵任寺中主捏。寺庙影响蔚为大不雅,穷途末日。天下文人,竞相携游,王人作诗作文以记。韩愈、杜甫、刘禹锡、刘长卿、宋之问等唐代文东说念主无不挥洒文字,留住千古歌唱的佳作。杜甫以一首《岳麓山说念林二寺行》写尽麓山寺的高大壮丽:

玉泉之南麓山殊,说念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东说念主东说念主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说念阴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住持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晚景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节选)

杜甫在诗中服从叙写了麓山、说念林二寺胜景,山林毓秀,庙宇后光,恍若瑶池。“住持涉海费时节”“晚景且喜经行近”两句更是说与其去寻找沉传奇说中的住持、蓬莱仙山,不如就近来拜岳麓名刹。诗歌临了,杜甫流闪现了意欲养生终老于此的愿望。

经过晋代的开发,隋唐的发展,宋元的不时,至明代中期麓山寺照旧成为天下释教禅流派有名的胜地。

一棵六朝松

欲望千年古寺的滚滚而至

图片

古麓山寺的不雅音阁前栽有两株罗汉松,相传在麓山寺创立的西晋初就已种下,故得名“六朝松”,因两树虬枝交错,状如关口、拱门,又称“松关”。“六朝松”有1700多年历史,是岳麓山最为有名的古树名木。缺憾的是,其中一棵在乾隆年间被暴风虐待,较小的一株恰是后东说念主补栽上去的。时任岳麓书院山长的张九镒还为此事赋诗一首,抒发了我方的嗟叹之情:

《麓山寺六朝松大风拔一感赋》

翻风啸雨插云根,百尺森然独踞尊。

共说六朝留遗址,已非双设置僧门。

虎岑堂护虬髯影,鹤井泉空蜕骨痕。

倚石坐看偏缺一,目下灰劫竟谁论?

麓山寺创建千年以来,可谓地灵东说念主杰,东说念主文集结,曾六度毁于战火,又屡经修葺,它承载的湖湘文化早已根植于三湘地面。就像这棵1700多年的罗汉松,历经战火仍苍古突崛,枝繁叶茂,生机重生,它像一位山中智叟,静静屹立于此欲望着千年古寺,见证着这座千年古城风浪幻化,滚滚上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图片

涨学问

麓山寺为伽蓝七堂制。伽蓝七堂制即一所梵刹必须具备七种建筑,“七堂”因流派不同而有所折柳,全体布局与我国传统四合院布局极为雷同。该制酿成于宋代,并冉冉成为我国梵刹的尺度构造。如今的麓山寺由山门、弥勒殿、大雄宝殿、不雅音阁、斋堂等建筑构成。

图片

关系史料开首:《两个世纪的光影  岳麓山老相片琐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工作,总计实质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无益或侵权实质,请点击举报。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