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兆泓商贸有限公司-达摩祖师《无心论》:原文 译文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宁夏兆泓商贸有限公司 > 新闻动态 > 达摩祖师《无心论》:原文 译文
达摩祖师《无心论》:原文 译文
发布日期:2024-10-15 12:27    点击次数:128

达摩祖师《无心论》:原文 译文

图片

达摩祖师《无心论》

释菩提达摩制

【原文】

夫至理无语,要假言而显理。

正途无相,为接而见形。

今且假立二东说念主,共谈无心之论矣。

【译文】

那极至的义理即是空无了言说的,仅仅需要假借言说来开显义理。

弘大的说念即是空无了色相,为了接引,从而就不雅见到了形相。

今天暂且以荒唐建造出两个东说念主相,来共同批驳这莫得内心的不雅点。

【原文】

弟子问沙门曰:“有心无心?”

答曰:“无心。”

【译文】

弟子问沙门说:“要存有心念呢如故要空无了内心呢?”

恢复说:“要空无了内心。”

【原文】

问曰:“既云无心,谁能见闻觉知,谁知无心?”

答曰:“如故无心既见闻觉知,如故无心能知无心。”

【译文】

商议说:“既然说要空无了内心,那是谁能见闻觉知,是谁在了知空无了内心呢?”

恢复说:“如故这空无了的内心,它既能见闻觉知,况且如故这空无了的内心大略了知这空无了的内心。”

【原文】

问曰:“既若无心,即合无有见闻觉知,云何得有见闻觉知?”

答曰:“我虽无心,能见能闻能觉能知。”

【译文】

商议说:“若是仍是空无了内心,这个即是与空无了实有中的见闻觉知相复合的,那要何如才调得以生有见闻觉知呢?”

恢复说:“我天然空无了内心,然而如故大略不雅见,大略听闻,大略觉察,大略了知的。

【原文】

问曰:“既能见闻觉知,即是有心,那得称无?”

答曰:“仅仅见闻觉知,即是无心。何处更离见闻觉知别有无心。我今恐汝不解,逐一为汝阐明。

【译文】

商议说:“既然大略见闻觉知,那即是存有心念,那儿大略称说为空无了内心呢?”

恢复说:“仅仅见闻觉知,这个即是空无了内心,难说念在隔离见闻觉知的何方所在中,另外存有一个空无的内心吗?我今天就怕你不可解悟,就逐一地为你来阐明。

【原文】

令汝得悟真理,假如见竟日见由为无见,见亦无心;

闻竟日闻由为无闻,闻亦无心;

觉竟日觉由为无觉,觉亦无心;

知竟日知由为无知,知亦无心;

竟日造作,作亦无作,作亦无心。

故云见闻觉知老是无心。”

【译文】

假如不雅见是竟日里不雅见的,然而由于空无了不雅见,这时的不雅见亦然空无了内心的;

听闻亦然竟日里听闻的,然而由于空无了听闻,这时的听闻也即是空无了内心的;

觉察亦然竟日里觉察的,然而由于空无了觉察,这时的觉察也即是空无了内心的;

了知亦然竟日里了知的,然而由于空无明晰知即是看透了一切了知的虚妄性,,这时的了知也即是空无了内心的;

天然竟日里造作,然而造作亦然空无了造作的,这时的造作也即是空无了内心的。因为这个起因就说在见闻觉知中是老是空无了内心的。”

【原文】

问曰:“若为能得知是无心?”

答曰:“汝但仔细推寻看,心作何仪容?其心复可得,是心不是心。为复在内、为复在外、为复在中间?如是三处推寻,觅心了不可得,乃至于一切处求觅亦不可得。当知即是无心。”

【译文】

商议说:“若是这个内心是大略得以了知的,那这个是空无了内心吗?”

恢复说:“你只好仔细地去推寻不雅看,这个内心是作多么仪容呢若是这个心是又不错赢得的,那么这个心就不是心。你以为这个心是又在身内吗?是又在身外吗、是又在中间吗?就像这么在这三处推寻,你所寻觅的心是了不可得的,乃至于在一切的所在中去求觅时,亦然不可赢得的,就应当知说念这个即是空无的内心。”

【原文】

问曰:“沙门既云,一切处老是无心,即合无有罪福,何故众生循环六聚死活持续?”

【译文】

商议说:“沙门既然说,在一切的所在中老是空无了内心的,这个即是和空无了实有中的罪业和福业是迎合适的,是什么起因众生循环在了天说念、东说念主说念、阿修罗说念,地狱说念、饿鬼说念、六畜说念这六说念的聚落中,去缔造和死一火况且不可阻隔呢?”

【原文】

答曰:“众生迷妄,于无心中而妄生心,造各样业,妄抓为有,足可致使循环六趣,死活持续。

譬有东说念主,于黧黑见杌为鬼,见绳为蛇,便生恐怖。众生妄抓,亦复如是。于无心中,妄抓有心,造各样业,而实无不循环六趣。

如是众生,若遇大善学问,教令坐禅,觉醒无心,一切业障,尽皆销灭,死活即断。比喻黧黑,日光一照,而暗皆尽。若悟无心,一切罪灭亦复如是。”

【译文】

恢复说:“这是众生招引在了虚妄中,是在空无的内心中虚妄地生出了心念,就造作出了各样的业行,就虚妄地抓着,以为是实有的,这么的心念是足可甚而使循环在六趣中,从而就在缔造和死一火中不可阻隔。

就比喻有东说念主,在飘渺中不雅见到了树桩子,以为是鬼,不雅见到了绳子以为是蛇,于是便生出了恐怖。众生的虚妄抓着,亦然这么的。就在空无的内心中,虚妄地抓真实有中的肉心,就造作出了各样的业行,相干词本色上是空无的,是莫得循环中的六趣的。

就像这么,众生若是遭遇了大善学问,指引他们令他们在坐禅中,觉醒这空无相状的内心,这时,一切的业障就皆备尽数销灭了,缔造和死一火即时就被断除了。

就比喻在飘渺中,日光一照,从而飘渺就皆备归天了。若是觉醒了这空无相状的内心,那么一切的罪业就会皆备归天了,亦然这个说念理。”

【原文】

问曰:“弟子愚昧,心犹未了,审一切处,六根所用者应?”

答曰:“语各样施为苦闷菩提,死活涅槃,定无心否?”

【译文】

商议说:“弟子愚昧,心中如故未能解了,审问这一切的所在,是与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肉体,坚硬这六根的整个应用是相应的吗?”

恢复说:“谈话中的各样施为,苦闷,菩提,缔造,死一火,涅槃,这一切定然是空无了的内心呢如故不是呢?”

【原文】

答曰:“定是无心,只为众生妄抓有心,即有一切苦闷死活、菩提涅槃。若觉无心,即无一切苦闷死活涅槃。

是故,如来为有心者,说有死活,菩提对苦闷得名,涅槃者对死活得名,此皆对治之法。若无心可得,即苦闷菩提亦不可得,乃至死活涅槃亦不可得。”

【译文】

恢复说:“定是这空无相状的内心,仅仅因为众生虚妄地抓真实有中的内心,即时便生有了一切的苦闷,生有了一切的缔造,死一火、菩提,以及涅槃。若是觉醒了这空无相状的内心,即时便空无了一切的苦闷,空无了缔造,空无了死一火,以及空无了涅槃。

因为这个起因,如来就为实有内心的东说念主,阐明了实有中的缔造和死一火,菩提是对应着苦闷而得名的,涅槃是对应着缔造和死一火而得名的,这些皆备是对治之法。

若是无心可得,也即是说苦闷和菩提亦然不可赢得的,乃至缔造与死一火以及涅槃也都是不可赢得的。”

【原文】

问曰:“菩提涅槃既不可得,已往诸佛皆得菩提,此谓可乎?”

答曰:“但以世谛笔墨之言得,于说念理实无可得。故《维摩经》云:'菩提者,不不错身得,不不错心得。’又《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诸佛如来,但以不可得而得。当知有心,即一切有,无心,一切无。”

【译文】

商议说:“菩提和涅槃既然是不可赢得的,那么已往的诸佛皆备证得了菩提,这么称说不错吗?”

恢复说:“仅仅以世间谛中的笔墨来说是证得了,在说念理中本色上是空无可得的,

是以《维摩经》中说:'菩提,是不不错用身相赢得的,菩提亦然不不错从心中赢得的。’

又《金刚经》中说:'是莫得一丝的法不错赢得的’。诸佛如来,仅仅以不可得而证得的。应当知说念实有了内心,即时则一切就都是实有的,空无了内心,则一切就都是空无的。”

【原文】

问曰:“沙门既云,于一切处,尽皆无心。木石亦无心,岂不同于木石乎?”

答曰:“而我无心,心不同木石。因何故?比喻天饱读,虽复无心,天然出各样妙法,陶冶众生。又如如意珠,虽复无心,天然能作各样变现。而我无心,亦复如是。虽复无心,善能觉了诸法实相,具真般若,三身残害,应用无妨。故《宝积经》云:'以暴虐意而现行’,岂同木石乎?夫无心者,即由衷也,由衷者,即无心也。”

【译文】

商议说:“沙门既然说,关于一切的所在,皆备极尽空无了内心,木头和石头亦然空无了内心的,难说念不是等同于木头和石头了吗?”

恢复说:“相干词真我即是空无了的内心,这内心是不同与木头和石头的。什么起因呢?就比喻天饱读,天然亦然空无内心的,却能天然发出各样秘要的佛法,来陶冶众生。

又比喻如意宝珠,天然亦然空无内心的,却能天然地造作出各样的变化和袒露。而真我即是空无内心的,亦然这个说念理。

天然是空无了的内心,然而却能善好地觉了千般法的真实之相,具足真实的般若智谋,能令法身,报身和化身这三身残害,应用起来毫无妨碍。

因为这个起因《宝积经》中说:'是因为空无了心中的坚硬,从而现行的’,难说念是等同与木头与石头吗?那空无了的内心,即是竟然的心呀,竟然的心,即是这空无了的内心。”

【原文】

问曰:“今于心中,作若为修行?”

答曰:“但于一切事上觉了,无心即是修行,更不别有修行。故知无心,即一切。寂灭即无心也。”

【译文】

商议说:“今天在心中,作什么事是修行呢?”

恢复说:“只好在一切的事上皆备觉醒明了,空无了内心即是修行,更不会另外又有修行了,是以就知说念这空无了的内心,即是一切。寂寥并归天了一切的虚妄即是这空无了的内心呀。”

【原文】

弟子于是忽然大悟,始知音外无物,物外无心,行径动用,皆得残害,断诸疑网,更无挂碍。即起作礼,而铭无心。乃为颂曰:

【译文】

弟子在这个工夫忽然概念贯通,开动知说念自心除外是空无物象的,物象除外即是这空无了的内心,就在行径动用上,皆备赢得了残害,就断除了各式疑心之网,就更家空无了挂碍。即时就站起来施作敬礼,从而就铭了这空无了的内心。于是就作了偈诵说:

【原文】

心神向寂,无色无形。睹之不见,听之无声。

似暗非暗,如明不解。舍之不朽,取之无生。

【译文】

心神趣向了寂寥,空无了色相,空无了体式。去目击它时,是不可看见的,去听闻它时,亦然空无声息的。

好似是飘渺的,又不是飘渺的,如同是光明的,却又不是光明的。铁心了它也不会散失。领有它也不可有生发。

【原文】

大即廓周法界,小即毛竭不竭。苦闷混之浊,涅槃澄之不清。

真如本无别离,能辩多情冷凌弃。收之一切不立,散之大都含灵。

妙神非知所测,正觅绝于修行。灭则不见其怀,生则不见其成。

正途寂号无相,万像窈号无名。如此愚弄残害,老是无心之精。

【译文】

用苦闷来混杂它亦然不可使它变污浊的,用涅槃来澄湛它亦然不可令他变得更为清彻的。

真如即是在本际上空无了别离,能分辩出多情和冷凌弃,是收摄一切的,但却是不建造一切的,漫衍了即是大都的含灵。

这秘要的心神不是通过了知所能忖度的,正确的寻觅即是要灭绝了修行。

色相散失了也不可不雅见到心中怀有这个仍是散失的色相,色相缔造了也不可不雅见到自心中确立了缔造。

弘大的说念即是寂寥的,名号即是空无了色相,上万种窈窱的物像皆备堪称为空无中的名字相。就像这么这自心即是任运而用的,即是残害的,总起来说,这内心即是空无了内心的精真。

【原文】

沙门又告曰:“诸般若中,以无心般若,而为最上。

故《维摩经》云:'以暴虐意无受行,而悉拙伏外说念。’

又《法饱读经》:'若知无心可得,法即不可得,罪福亦不可得,死活涅槃,亦不可得,乃至一切尽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

乃为颂曰:

昔日迷时为有心,尔时悟结束无心。

虽复无心能照用,照用常寂即如如。

【译文】

沙门又告诉说:“在千般般若中,是以空无了内心的般若看成最上首的。

因为这个起因《维摩经》中说:'因为空无了内心中的坚硬,就空无了所遭受的业行,从而就皆备尽数调伏了外说念。’

又《法饱读经》中说:'若是了知是无心可得的,法即是不可得的,罪业和福业亦然不可得的,缔造,死一火,涅槃,亦然不可得的,乃至一切皆备是不可得的,就连不可得,亦然不可得的。’”

于是就作了偈诵说:

在往昔之日招引的工夫,以为实有一个心,尔时解悟了,就了达了这空无的内心。

天然是空无了的内心,却能照彻和任用,这照彻和任用就都是恒常寂寥的,这个即是如如。

【原文】

重曰:“无心无照亦不必,无照不必即正常。此是如来真法界,不同菩萨为辟支。言无心者,即无妄相心也。”

【译文】

又从头说:“这空无了的内心,也空无了照彻,也空无了愚弄,空无了照彻空无了任用即是空无了看成。这个即是如来的真实法界,是不同与菩萨所确立的辟支佛的。说这空无了的内心,即是空无了休想空无了色相的内心呀。”

【原文】

又问:“何名为太上?”

答曰:“太者大也,上者高也。穷高之妙理,故云太上也。又太者,通泰位也。三界之天,虽有延康之寿福尽。是故,终循环六趣,未足为太。

【译文】

又商议说:“为何称名为太上呢?”

恢复说:“太即是大的道理,上即是高的道理,即是穷尽了高广的秘要义理,是以就说称名为太上。又太,是与安泰的位次叠加的。三界中的天东说念主,天然有延迟了的建康和寿命,然而福报也会用尽的,是以,最终如故会循环在六趣中的,还不可骄横太上。

【原文】

十住菩萨,虽出离死活,而妙理未极,亦未为太。

十住修心,妄有入无。又无其无有双遣,不妄中说念,亦未为太。

又忘中说念,三处都尽,位皆妙觉。

【译文】

十住位的菩萨,天然出离了缔造和死一火,相干词在秘要的义理上还莫得穷极了,也如故不可称为太上的。

十住位菩萨在修习自心时,是从虚妄的实有中入于到了空无中,又空无了其中的空无和实有,是双双落幕的,不再虚妄了,仍是到达中说念了,然而也如故莫得到达太上。

又一火失了中说念,在这三处皆备归天了,位次上皆备是妙觉位了。

【原文】

菩萨虽遣三处,不可无其所妙,亦未为太。

又忘其妙,则佛说念绝顶,则无所存。

无存念念,则无念念虑,兼妄心智永息,觉照俱尽,寂然正常,此名为太也。

太是理极之义,上是无等色,故云太上。即之,佛如来之一名也。”

【译文】

菩萨天然落幕了这三处,然而却不可空无了其中所处的秘要,因此就如故不可称为太上的。

又一火失了其中的秘要后,则就说这时是佛说念的绝顶了,即是空无了所在上的存留。

空无了留存着的念念惟,则就空无了念念虑,这个工夫,虚妄的心智就长期息灭了,觉察和照彻就同期归于归天了,就寂寥安心,空无了看成,这个工夫即是所称名的太上呀。

太即是在义理是极尽了的道理,上即是空无了对等中的色相,是以就说称名为太上,也即是佛如来的一名呀。”

本站仅提供存储做事,整个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史记·西南夷传记

下一篇:倦游杂录

相关资讯